摄影师唐人凤在探访:感觉一夜之间就撤了就撤了(图)
家住上海的摄影师唐仁峰从今年6月开始拍摄核酸展台。 他记录了各种形状的核酸采样亭,拍摄了很多排队做核酸的人的视频。
随着近期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唐仁峰预感到“再不拍核酸亭可能就没了”。 12月下旬,“养康”过后,唐仁峰匆匆出门走访了虹口、浦东的核酸亭,“感觉一夜之间被撤了”。 出乎预料,核酸展台的“撤退”速度远超预期。 他还看到一名老人在现场打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
剪辑拍摄素材的当晚,他看到核酸亭在二手平台上架出售的消息,“感觉它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一些核酸检测站已经完全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在很多城市,也有核酸采样站改变了身份,继续发挥着作用。
路边核酸不排队,闲鱼有5000个采样点
今年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视频会议明确,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以内的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监测渠道。 随后,核酸采样亭在全国多地迅速推广。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核酸采样点数量在当月达到了约3万个。
据第一财经统计,12月初“新十项措施”出台前,北上广深四市仍在运营的核酸检测点数量已缩减至约1.2万至1.6万个.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二类管理”的总体方案,其中提到不再对全员进行核酸筛查。 曾经遥遥无期的核酸采样亭核酸采样亭转型,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摄影师唐仁峰近日走访了上海的几个核酸采样亭,拍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据他观察,以前不用排队的核酸亭基本看不见,现在街上几乎看不到排队的人。
“我感觉很多(核酸亭)一夜之间就撤了,刚撤的时候,很多人还在茫然,我也看到有老人打电话问怎么回事。” 唐仁峰说:“晚上还亮着,核酸亭所剩不多,赶紧拍下开着灯的核酸亭。”
摄影师唐仁峰注意到,不少核酸亭仓促“疏散”。 有的说暂时关门了,有的天晴的时候被志愿者强行关门了。 .
那么这些闲置的核酸检测亭,以及其他已经生产出来但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核酸采样检测亭,会怎样呢?
据红星新闻报道,在二手货交易平台闲鱼上,有用户晒出闲置的核酸采样亭。 有的是钢结构的采样间,有的是内置正压系统的采样间。 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更贵的要18000元。
截图来自“闲鱼”
“我们从 2020 年开始做。我们卖了几批,现在还剩下两个样品。” 核酸采样亭生产商赵先生告诉红星资本局,以往他们的工厂都是直接把核酸采样亭卖给检测机构。 是的,现在基本没有新订单了,我打算把剩下的两个样品以每个9800元的成本价处理掉,“但都还没卖完”。
在二手平台上销售核酸亭的不仅是厂家,还有购买采样亭的核酸检测企业。 如何处理闲置的核酸亭,也是众多核酸检测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郑州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郭女士表示,他们原本专注于食品、环境等领域的相关检测; 疫情发生后,他们获得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开展了核酸检测业务。
“我们大概28000元买的,领导说1万多就可以卖了,其实我们也不是来赚钱的,主要是浪费时间(打样台) )闲置,有需要的我们再调出来。” 不过,郭女士表示,闲鱼挂起来已经两周左右了,样品摊还没有售出。
摄影师唐仁峰近日剪辑了一段参观各种核酸采样亭的视频。 他发现,他所在城市的核酸亭有很多版本,有的比较简陋,体积小,里面只能容纳一个人; 预制房屋也由金属结构制成; 一些小亭子看起来很精致,外面还有洗手液和表情包。
“如梦一般,忽来忽去。” 唐仁峰直言,他是抱着记录历史的心态拍下这些照片和视频的。 “我更感兴趣的是冷酷地记录下现在正在发生的和即将消失的。真实的画面本身就有力量。”
过去一段时间,“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为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了核酸检测便利。 这些核酸摊位本身也是城市景观和抗疫记忆的一部分。
而如今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样板间又有什么作用呢?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全国多个城市将闲置的核酸检测采样亭改造为发热门诊诊疗站或就医便民点。 目前,苏州已设立发热门诊诊疗站1035个。 继苏州、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无锡等城市相继加入这一行列。
以广州花都发热门诊诊疗站为例,6平方米面积的核酸亭进行了改造,为居民提供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诊疗,以及布洛芬、感冒灵、美林等基本退热药和清热药。 解药。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发热门诊的医生大多来自当地社区医院。 例如,深圳发热门诊由社会卫生全科医生轮流配备。 除了会诊和开药,诊断和诊断是目前这些门诊最重要的工作,这将有助于缓解医院发热门诊的压力。
来源:人民网
“在发热门诊,大量的患者是为了开药,甚至开请假单,这种工作可以由发热门诊来做,让发热门诊的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患者。”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说。
然而,随着感染高峰期的到来,转型后的发热门诊也开始面临挑战。 这还包括:排长队、药品供应紧张、感染导致的医护人员短缺等。
核酸采样器、检测器、核酸亭厂家何去何从?
社交网站上流传着一则消息,有网友称,“花2000元做核酸检测,还没找到工作就丢了工作”。 事后证实,该贴是发帖人为了炒作而自己编造的。 不过随着核酸采样亭的改造和撤离,采样人员和检测人员的下落着实让人好奇。
截图来自小红书
据第一财经报道,按照规定,打样亭必须配备3人,分别是打样员、扫码员和现场秩序维护员。 采样员的工资一度达到1000元/天,志愿者和辅助人员至少500元/天。 有一天,但它因地区而异。
一些采样器是由第三方公司安排的。 这些人此前曾在餐饮、快递等多个行业工作。 如果他们所在的采样亭关闭或没有其他采样需求,他们很可能会另辟蹊径回到自己的业务。 另一部分采样人员为相对专业的医务人员或检测机构人员。 采样亭数量逐渐减少后,又回到了医院和检测机构。
日前,时代财经报道了一名核酸检测人员的自述,一度引发热议。 某生物公司科研人员杨艳成为一名核酸检测员后,每天工作12-14小时,带着公司的移动方舱走遍全国,最高月薪10万元。 随着核酸检测逐渐退出公众视野,他可能会回到原来的生物行业,继续做科研。
安信证券此前预计,如果我国全面实施核酸检测常态化,月检测量将达到49.0亿至68.6亿人次,相应的市场空间为122.5亿至171.5亿元。 因此,此前已有多家企业布局核酸采样亭制造或相关业务,包括美的集团、海尔生物等家电企业。
据时代财经报道,“新十项措施”实施后,多地核酸检测采购项目暂停。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近一个月来,与“核酸”相关的采购项目终止公告多达47条。
同时,随着核酸采样亭市场需求的萎缩,采样亭的价格也出现了比较大的“跳水”。 据1688网站消息,核酸采样亭价格已降至数千元。 5月,核酸亭快速推广,单价从6800元到4万元不等。
看来,家电企业和检测机构都在回归原本的主营业务,厂商也审时度势,推出了“移动发热诊疗站”。 二手平台的标题可能还会提到核酸采样亭的未来,比如早餐店、小吃亭、保安亭、医务人员值班室甚至移动厕所。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